发布日期:2020-03-03 信息来源:城建工委监督处
垃圾分类,这件“小事”没被小视
文/本刊记者 任怡君
“你是什么垃圾?”最近网上调侃的这句话,说的正是当下最受关注的社会话题之一———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是一种“新时尚”。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推动习惯养成。要加强引导、因地制宜、持续推进,把工作做细做实,持之以恒抓下去。”
7月4日至5日,“江淮环保世纪行”采访组来到芜湖市、广德县开展集中采访,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备受关注。
“花样”宣传 深入人心
“易拉罐是可回收垃圾,过期药品是有害垃圾,蛋壳是餐厨垃圾,大骨头是其他垃圾……”人们边念叨边把写着垃圾名字的卡片丢进相应的分类纸箱里。这是在干嘛?原来,芜湖市弋江区儒林西苑小区正在模拟垃圾分类小游戏。
“这是我刚玩游戏换的奖品。”小区居民赵晶晶晃了晃手里的牙膏,笑道。平时在家里会进行垃圾分类,尤其是可回收物更是及时清理、投放,赚取积分,现在她已经有2000分了。
2018年7月,芜湖市被安徽省住建厅列为省级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按照先试点后推广原则,以“四分法”为基本模式,在弋江区、鸠江区陆续启动垃圾分类试点运行工作,充分发挥示范典型引领作用。2019年芜湖市的工作目标是市区范围、芜湖县和其他各县城关镇,全域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实现100%全覆盖。
“这台垃圾分类回收机,设置了纸张、金属、塑料、玻璃、有毒有害物品等5个投放口,垃圾分类更为细化。”一名宣传志愿者在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前向居民们介绍,“您可以使用智能卡操作生成积分,可以兑换垃圾袋等生活用品。”
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垃圾分类的理念要想深入居民心中,这样的宣传活动必不可少:
制作垃圾分类公益宣传片,在各垃圾回收亭循环播放;
组织大型宣传活动、专题培训,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宣讲;
印发垃圾分类宣传册,入户发放分类垃圾袋;
在幼儿园举办“小手拉大手”活动,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
深入试点小区,手把手教居民如何垃圾分类;
……
这不仅营造了浓厚的垃圾分类氛围,对“四分法”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还加深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理解,自觉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
分类收运 攻坚克难
“垃圾分类,变废为宝”、“垃圾要分类、生活有品味”……走进芜湖市鸠江区万科城小区,垃圾分类宣传的标语随处可见。
小区居民张涛带着女儿张筱曦来到垃圾分类亭的积分兑换机前,拿出二维码智能卡对着扫描口,点击显示屏,“哗”的一声,货品自动掉落在取货口。张筱曦取出一卷绿色的垃圾袋。“这卷垃圾袋是500积分,一块肥皂是500积分,一瓶饮料是300积分。”张涛说,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很是实用。
除了垃圾分类亭,小区里每隔一段距离,就设有一个密封智能垃圾柜,清楚标明投放的垃圾种类———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过去倒生活垃圾,基本就是一个大塑料袋,直接往垃圾桶里扔。虽然省事,但气温一升高,垃圾桶旁难免一股臭味。”该小区物业人员介绍说,小区每户业主都领取了一张双色智能分类卡,轻松一刷就可以实现科学投放,厨余垃圾会通过专业车辆运至破袋中心进行破袋,再运送至芜湖市餐厨垃圾处理中心,进行无害化处理。
按照“四分法”的要求,需要重点强化餐厨垃圾的处置。芜湖市现每日平均收运餐厨垃圾160吨,将投入1788万元专项用于餐厨垃圾收运车辆购置和信息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收运能力,扩大收运范围,规范收运管理。
“仅仅将垃圾分类收运还不够,还是有人担心垃圾在终端会‘一锅端’处理。”芜湖市城管局副局长陈开宏介绍,芜湖市有较为完善的固体废弃物终端处置系统,其中危险废弃物、医疗垃圾、餐厨垃圾、生活垃圾等各类垃圾都有不同的单位和公司负责处置,市民无需担心。
创新模式 凝成合力
宣城市广德县天玺小区,道路干净整洁,楼栋前一块块蓝色的立牌格外抢眼。
“这牌子上面写的是楼长的名字。”广德县城管局副局长张洪武说,“党员楼长”负责垃圾分类投放的宣传监督工作,不仅如此,每个垃圾桶还有“桶长”。另外,每栋楼都悬挂“垃圾分类月赛榜”,并配备1名专职分拣员,对每一户垃圾分类投放情况进行考评登记,年底评选出10户“绿色授信示范户”,公开表彰并给予奖励。
“之前对垃圾分类的概念比较模糊,现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原来不少垃圾都可以变废为宝。我们进行分类投递之后还能兑换积分,换取生活用品。”谈及垃圾分类之后的变化,小区居民杨霞说。
近年来,广德县围绕“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目标,不断完善垃圾分类治理长效机制,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牵头、试点带动、全民参与”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运行格局。今年年初,广德县将天玺、万象2个小区确定为垃圾分类试点小区。今年以来,该县城区共配备分类垃圾桶约6000组(个),发放宣传手册5000余份,发放一次性垃圾袋近万个,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25场次。
“下一步,我们将在全县推广垃圾分类工作,力争年底前,全县居民小区、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做到垃圾分类收集全覆盖,并进一步建立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形成垃圾分类治理的长效机制,推动群众的习惯养成。”张洪武说道。
因地制宜 变废为宝
垃圾分类,城市要抓,农村也不能放。
每天的上午7点左右,宣城市广德县东亭乡的保洁员钱师傅开始上门收垃圾。东亭乡每户都配有2个垃圾桶,绿色的是厨余垃圾桶,红色的是固体废弃物垃圾桶。
钱师傅将这些垃圾集中收取后,运送到东亭乡垃圾资源再利用中心,把没有完全分类的垃圾再进一步分拣,随后倒入有机垃圾处理设备中,经24小时处理,可以用来种菜种粮的有机肥料就产生了。钱师傅在收垃圾时会带一些有机肥料,送给农户们,鼓励他们主动将生活垃圾分类。
黑色的肥料即使凑很近也闻不到很重的异味,钱师傅夸赞道,“这垃圾还能变肥料,好得很。”
据东亭乡副乡长方华介绍,东亭乡下辖5村1社区,日均垃圾量达16吨,长期依靠外运处理生活垃圾,对乡村环境也造成了危害。近年来,东亭乡在全乡范围内实施农村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建立了“户分类、保洁公司转运处理”的分类方式,并积极推广“两桶+四个一”模式,即给每户农户配置厨余垃圾桶、固体废弃物垃圾桶;每个村建设一个建筑垃圾填埋点,一个废旧电池回收处,一个分类垃圾投放点,一个垃圾分类宣传点。
截至目前,全乡共添置分类垃圾桶9500个,先后投入200万元建设有机垃圾处理站及购买处理设备、清运车等配套设施,日处理有机垃圾量1吨,生产有机肥约200公斤。
“垃圾分类已经成了一种生活习惯,我们基本做到了厨余垃圾不出村、不出乡,实现无害化处理。”方华表示。
健全机制 长效保障
据统计,安徽省已有8个试点市全面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累计有465个小区、28.8万户居民、994家公共机构、511所学校参与。
但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和正确投放率等“三低”问题,是垃圾分类的“拦路虎”。这不仅需要思想引导,也需要立法规范。
2017年7月,安徽省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2017年10月,安徽省编制《安徽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导则》。
2018年12月18日,芜湖市印发《芜湖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2019年6月28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意见》。随后,又陆续出台《芜湖市生活垃圾分类2019年工作要点》《芜湖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标准》《芜湖市住宅区生活垃圾分类操作规程》,为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奠定基础。
广德县印发了《广德县生活垃圾分类实施(试点)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通过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证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的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垃圾分类看似“小”事,实则是“大”事。垃圾分类是新时尚,是提升公民素养、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新要求,当所有人的参与和坚持汇聚起来,那就是建设美丽安徽的磅礴力量。
一场垃圾分类行动正在江淮大地如火如荼地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