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代表话人大

宗卫东:情系“三农”富乡邻

发表时间:2024-09-20

从农民技术员到区农林局局长,30年来,宗卫东基本没离开“农”字。作为连任四届省人大代表,提出100余件议案建议,几乎都与“三农”有关。宗卫东说:“我在‘三农’一线,为农民群众服务是我的职责所在、分内之事


宗卫东(中)在指导农民栽培无公害大棚酥瓜。(受访者供图)

  宗卫东出生于农民之家,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怎样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是他时刻思考的问题。泥河不治理,潘集无宁日。上世纪九十年代,泥河流域经常遭受水灾,沿河人民饱受水患之苦。宗卫东经过认真调研,在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要求复工续建淮南市潘集区泥河除涝工程的建议,得到有关方面高度重视,促使停工20年的泥河治理工程得以续建,为沿河农民减灾增收提供了重要保障。

  担任省人大代表期间,宗卫东认准的问题会一盯到底。潘集区煤炭资源丰富,电厂及煤矿建设征收大量土地宗卫东发现,土地被征收后,农民得到的一次性补偿难以维持长期生活生产而且采煤带来土地塌陷也严重影响周边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如何改变现状,一直萦绕在宗卫东心头。在省十届人大四次、五次会议上他连续两次提出关于切实保障矿区失地农民利益的建议,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先后赴潘集区进行调研。2016年,淮南市正式启动矿区统筹建设新农村试点工作,并制定了失地农民保障有关政策,从根本上解决了原来的先塌陷后搬迁的被动局面,确保了失地农民基本生活有改善、长远生计有保障

  20年,宗卫东除了关注“三农”工作,还把履职的目光投向淮南这个工矿城市的建设,提出多项议案建议,如关于尽快实施引江济淮工程的议案、关于硬化淮河大堤堤顶路的建议、关于加快采煤沉陷区搬迁安置进程的建议等,这些议案建议均得到较好办理,推动老工业城市焕发新生机。

  20年履职“长跑”,宗卫东体会最深的是代表责任重于泰山。他对记者说:“我来自农村,就要把农民的心声带到省人代会上去。看到提交的议案建议中反映的问题得到有关部门及时高效解决,惠及农民群众,欣慰的同时倍感使命在肩,也更加坚定了做好人民群众代言人的信心和决心。

 



                                          供稿:研究室宣传处

                                          执笔:《江淮法治》 潘勤

                                          责编:办公厅信息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