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也是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5周年。作为人大工作者,回顾履职历程,更多的感受是程序严谨、操作规范,言必称法、行必依法,崇高庄严、内容厚实,置身其中更深切体会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意蕴之美。
在严肃庄重中体现仪式美。人大机关作为政治机关和国家权力机关,履职仪式必不可少。从代表选举的过程、会议筹备的严谨、会议举行的规范、程序执行的严格中都能体现人大履职的仪式感。其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实施的宪法宣誓仪式感最强,以立法的形式固化宣誓制度最神圣。宣誓场所庄重、严肃,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或者国徽。宣誓中,宣誓人着正装,面向国旗或者国徽站立。单独宣誓时,宣誓人左手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右手举拳,拳心朝前,诵读誓词。集体宣誓时,由一人抚按宪法领誓,其他宣誓人整齐排列,跟诵誓词。抚按宪法,宪法文本是可视可触的;面向国旗或者国徽,忠于祖国是崇高自豪的;在全体参会人员的注目下诵读誓词,不负人民是庄严承诺的。自2016年、201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相继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以来,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抚按宪法面对国徽宣誓的庄严场景,已成为彰显宪法权威、弘扬法治精神的生动表达。这些看得见的仪式场景,能够强化宣誓人的角色认知,强化宣誓人的誓言约束,时刻提醒宣誓人不忘肩负的重任,敬畏权力、善用权力。仪式的力量不仅辐射在参与者身上,还能向社会传播法治信仰和法治精神。这种仪式美是人大权威之美,让人肃然起敬。
在规范有序中展示过程美。人大工作重规范,也讲程序。程序的背后体现的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要求,体现的是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必须严格依法按程序履职行权,法律赋予的权限不能逾越和滥用,法律规定的程序不能简化和变通。召开的会议、组织的活动,都要做到程序一步不缺、一步不错。始终强化程序意识,立法也好、决定重大事项也好,该请示的请示、该报告的报告,决策前多沟通,实施前多征询,尽可能面向社会征求意见,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程序公正。特别是经过充分协商再提请表决的程序民主,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民主的精神,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鲜明特点。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期间,会场悬挂国徽,桌椅整齐有序,代表着装统一,纪律秩序严明,会议入场时奏《欢迎进行曲》,开幕式、闭幕式奏唱国歌,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更能增强与会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表决中,代表一人一票,少数服从多数,“集体有权、个人无权”。这种过程美是社会进步之美,保证了人大制定的法律法规和作出的决议决定符合实际,具有合法性和权威性,让人心向往之。
在服务人民中阐释内容美。人大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机关,具体体现在为人民用权、为人民履职、为人民服务,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我们国家的名称,我们各级国家机关的名称,都冠以“人民”的称号,这是我们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权的基本定位。人大在党的领导下代表人民,依照法律规定对“一府一委两院”实行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督促“一府一委两院”依法行政、依法监察、公正司法,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协同协调、形成合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地方人大工作内容来说,芜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自2015年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坚持以良法善治维护人民权益,立法项目紧扣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在全省建成首个地方立法研究基地,设立7个基层立法联系点,问法于民、立法为民,先后制定电梯安全管理条例、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13部实体性地方法规;以有效监督增进民生福祉,聚焦长江大保护、老旧小区改造、公共文化场馆建设、“停车难、停车乱”治理等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督促“一府一委两院”依法履职尽责,保证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得到维护和实现;以代表工作呼应人民期待,强化“两个联系”充分反映民意,深入开展“关注民生提建议、五级代表在行动”,常态化直接了解民众心声,督办议案建议注重群众认可,推动解决了一批发展难事、民生实事。这种内容美是初心使命之美,让人动力十足。
在公开透明中彰显自信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越是深入了解,感受就越深,就越为有这样一种好的根本政治制度而自信。公开透明的原则法定,制度获得感越来越强。从1954年我国第一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到“二十年磨一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制定出台,以及与之配套条例制度的具体设计,越来越注重公开原则在人大履职行权中的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在“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中,提出健全人大议事规则和论证、评估、评议、听证制度,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等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让公开成为自觉,让透明成为常态,保障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是高度自信的体现,是推进人大工作的动力所在,也是展现人大制度的魅力所在。公开透明的内容丰富,社会认同感越来越强。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属性不断强化,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议事的民主程序、活动的内容、审议的主要意见和建议、会议的结果等,都要向社会公开或公布。如:在人事任免上,芜湖市人大常委会自2016年6月起全面启用电子表决器,会议主持人在宣读表决结果的同时,常委会组成人员同步从会场电子屏幕上看到表决结果,效率和透明度都非常高。同时还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扩大公民旁听人民代表大会和人大常委会会议,推深做实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等等。我们欣喜地看到,人民群众在公开透明的民主实践中享有更广泛、更真实、更便捷的民主权利和自由,人大工作的社会认同感更强。公开透明的形式多样,人民自豪感越来越强。法律法规草案的公开征求意见、基层立法联系点的设立、立法听证会的推行,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的录播或直播,主任会议成员接待代表、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制度化、经常化,人大信息与声音的全媒体、立体化传播渠道等等,无不一步步打开人大履职的大门。如今,人民大会堂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新闻发布厅”,更加开放、透明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在互动中有效搭建了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大平台,让世界看到了一个越来越开放、越来越自信的中国。人大工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得到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信赖。这种自信美是制度优势之美,体现出“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让人从容不迫。
总之,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纪念的最好方式,就是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坚守人大工作的大方向、大原则、大道理,在忠诚履职、为民履职、依法履职中不断显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功效,不断展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美,不断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丁祖荣,芜湖市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