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征文选登

风雨中的为民情怀

发表时间:2024-07-29

    历史的长河,总有一些特殊的时间节点被赋予非同寻常的意义。

    70年前的这一刻,历史永远铭记——

    1954年9月,中南海怀仁堂,12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亿万华夏儿女的热切盼望,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建立起来。

    风雨兼程70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枝繁叶茂、历久弥新,展现出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

    岁月易逝,时光如梭。回想30多年来在人大机关工作的点点滴滴,一桩桩、一件件,历历在目,感触良多。其中,比较难忘的是一次参与省人大常委会及机关抗洪救灾的事。虽时间已久远,但在我心中记忆犹新,留下了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收获了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的深刻感悟。

    那是1991年的夏天,我省气候异常,江淮大地受到两个多月特大暴雨的持续袭击,部分河段圩堤溃破,道路冲断,房屋倒塌,农田淹没,受灾范围之广,程度之深,损失之惨重,为安徽近百年所罕见。

    灾情就是命令,责任必须担当。省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及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抗洪救灾上来。

    6月,我省抗洪救灾斗争处于紧急关头,为了集中力量抓好这项工作,原定当月召开的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推迟举行,并调整了会议议程,把抗洪救灾作为会议的中心议题。

    7月,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政府关于我省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和抗洪救灾情况的报告,通过了省人大常委会《致全省灾区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慰问信》,号召全省各级机关、团体、企事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继续奋战,排除万难,夺取抗洪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

    8月,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政府关于生产救灾情况的报告、关于抗洪救灾中社会治安工作情况的报告,作出了《关于做好生产救灾工作的决议》,就进一步搞好生产救灾、恢复和发展生产、重建家园工作提出了要求,对夺取我省抗洪救灾工作的胜利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随后召开的两次省人大常委会会议上,都安排有抗洪救灾工作相关议题。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政府关于我省水利建设问题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如何抓好大江大河治理、兼顾中小型水利工程和农田水利建设、搞好城市防洪设施建设等展开热烈讨论。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省政府关于我省灾区防病治病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对灾后防病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强调对灾区防疫治病工作丝毫不能放松,当前要把重点放在水利工地上。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人大干部的身影。在抗洪救灾中,省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多次深入抗洪抢险第一线,慰问灾民,了解灾情,指导和推动抗洪救灾工作。

    6月下旬,省人大常委会组织6个视察组,分赴颍上、濉溪、怀远等15个县(市),了解受灾情况,与当地负责同志共同研究抗洪救灾措施。

    7月下旬,省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到阜阳、六安、蚌埠等地(市)和省直26个厅局调查了解生产救灾部署的落实情况,向省委作了专题报告,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9月中下旬,省人大常委会机关抽调16名干部组成8个组,分别对颍上县杨湖镇、全椒县官渡乡、凤阳县龙坝乡、肥东县长乐乡等8个乡镇的生产救灾情况进行蹲点调研。我去的是肥东县长乐乡(现已并入肥东县撮镇镇)。

    9月13日,我们一组2人乘公共汽车来到长乐乡,开始了吃住在乡政府、为期16天的蹲点调研。李六村、建光村、周岗村、新华村、临河村、长乐乡小学、孙三房村民组……期间,我们跑遍了该乡所有村,还去了一些学校、村民组实地调研。

    在蹲点调研中,当地干部群众结合工作生活实际,说真话、道实情,建真言、献良策,我们欣慰地发现,防洪救灾工作有力有序,群众的吃、住、医得到较为妥善的安排,社会治安较为稳定,救灾款物发放比较及时。

    在蹲点调研中,我们对抗洪救灾工作有了更加直观而深入的认识,为了夺取生产救灾的全面胜利,各地要进一步贯彻中央及省委关于生产救灾的指示精神,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要进一步安排好灾区群众过冬的吃、住、穿等问题,帮助群众搞好秋种,掀起兴修水利热潮;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教育干部群众克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主要依靠自身力量重建家园。

    在蹲点调研中,我们针对发现的亟待落实和解决的问题,如灾民的口粮、住房、过冬衣服,农用生产资料供应、救灾款物发放中的问题等,向省委作了《关于当前生产救灾中的几个问题》的报告,省委及时作了批示,并要求省有关部门和各地研究办理,尽快落实。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也是最客观的见证者。一场大洪水,见证了省人大常委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坚决行动,展现了省人大常委会坚守为民初心、聚焦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的履职情怀。

    历史犹如一条长河,从过去奔涌而来,向未来砥砺前行,给人们深刻启迪。70载峥嵘岁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顺应时代潮流,在神州大地不断生长、壮大,绘就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生动画卷。亲身参与省人大常委会及机关抗洪救灾的经历,让我更加深刻认识到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必然和优势功效,在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作者:李杰实,安徽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