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征文选登

清晰的记忆 难忘的岁月

发表时间:2024-08-29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民主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在人大机关已走过26个春秋。作为人大工作创新发展的践行者和见证者,回顾与人大结缘、相识、相知的点滴,仍然记忆犹新,令人激动不已。

普法宣讲偶结缘

  到人大机关工作前,我曾是一名律师,已有多年的执业经历,对美好生活充满了憧憬。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前夕,单位安排我在区委常委会上向领导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列席会议的区人大领导认为讲解效果很好,随即邀请我在区人大常委会会前学法时再次宣讲。这次工作中和人大偶然的缘分,竟促成了我职业生涯的转折。当时,基层人大及其常委会都在摸索、创新、总结监督工作的经验,个案监督是人大监督工作的亮点。1998年,《安徽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司法机关具体案件的若干规定》施行,区人大常委会领导选调我到法工委工作,以加强个案监督,遏制司法腐败。

  告别律师职业,放弃多年来为之倾注心血和汗水的事业基础,我成为人大机关的一员,工作和生活又翻开了新的一页。在这里,我刻苦钻研人大相关知识,边学习、边实践、边开展工作,经常和同志们一起带着问题到基层调研,积极开拓人大司法监督工作的新渠道,积累司法监督工作的鲜活经验,一些成功的做法多次被媒体报道,并由区人大常委会经过法定程序固定下来,形成了制度。这期间,我省又出台了《安徽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条例》《安徽省预算审查监督条例》,为基层人大监督工作向纵深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出台,省人大常委会也相应修改了监督条例,人大监督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法治化。

实践历练方相识

  人大工作不简单。到人大机关工作后,我每年都参加人代会的筹备和服务工作,从加班加点修改材料,到全力以赴布置会场;从层层把关印发材料,到一丝不苟组织选举,高效运转已成为机关工作人员的常态。人大工作有极强的政治性、法律性、程序性和规范性,人代会上的同一个材料,在主席团会、代表团会、全体会议上,往往经过多次审议、审查和修改,保证了法定程序,保障了人大代表、主席团成员、列席人员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在以后为常委会、主任会议服务和牵头组织的执法检查、调研中,更见识了人大工作的千头万绪。人大行使立法权、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和人事任免权,开展工作不仅要掌握宪法、地方组织法、选举法、代表法等常用法律,还要熟悉议事规则、细化规定和具体制度,一些看似简单的专业术语如“补选”、“提名、酝酿候选人”,蕴含着丰富的法律知识,适用时有严谨的法律规定;一些表述看似区别不大,如“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任命”和“决定任命”,内容却有很大不同。人大工作接触面广,在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组织代表视察、开展调查研究时,涉及到财政预算、农业农村、监察司法、城建环资、教科文卫等内容,要求开展好人大工作既要懂政策,又要懂法律和经济;既要懂人大工作,又要懂“一府一委两院”工作。繁重而专业性又强的工作,让我体会到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知识危机。多年的人大工作实践,教会了我在忙忙碌碌中寻找规律,在纷乱复杂中梳理思路,认真把握每一个细节,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在精准之中作文章,提升工作的质效和高度。工作中我处处留心,坚持多学、多问、多思,通过参加会议、视察、调研等活动的历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如果说这些是对人大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环节,此后我所亲历的大量履职成效,则使我的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无论是多年前亲历的司法监督、评议公安、计划生育、民生工程、村务公开,还是参加近年来的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司法改革、扫黑除恶、生态环保、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直指问题的专题调研、针对性强而热烈的审议发言、火药味浓烈的工作评议、“红红脸、出出汗”的述职评议,人大围绕中心工作,紧扣法律规定查找问题,敢于动真碰硬,监督相关单位解决问题,保证了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而跟踪监督、全链条监督、多级联动监督等监督方式则大大提高了监督的威慑力。桩桩件件,掷地有声,监督成果,如数家珍。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人大的地位不可低估、人大的作用举足轻重,感受到了人大工作的蓬勃朝气,感受到了团结紧张的工作氛围。

守正创新话相知

  当前,我国发展处于新的历史方位,改革开放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时代要求基层人大工作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2021年,党中央印发《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意见》,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和行动纲领。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修正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这对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健全监督机制,增强监督实效,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将具有重要意义。县乡人大是国家政权体系的“末梢”,处在基层民主与法治建设的第一线,是践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最后一公里”,必须锚定“四个机关”建设的定位要求,与时俱进优化工作方法,采集民意,关注民生,实现民愿,坚持为民履职,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解决民生问题、民权问题、民主问题的最好平台,成为扎根人民的阵地、解决民需的纽带、推进民主法治的桥梁。

  顺势而为、适时而动。区人大常委会坚持用新理念、新思维思考和推进人大工作,尤其是在改进监督方式、发挥代表主体作用等方面呈现出新的亮色,形成了颍东人大的品牌。通过机制创新、丰富内涵,改进和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提高备案审查工作质量;推动预算联网监督系统提档升级,加强全口径审查和全过程监管;成立监察司法工作咨询专家库,强化司法监督,推动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听取和审议街道人大工委工作报告,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组织人大代表参加“关注民生提建议、五级代表在行动”活动,引导代表接待选民信访、开展专题询问;运用述职评议、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听取供职报告、宪法宣誓仪式等形式,不断探索对常委会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监督的新方法、新形式,有力地激发了人大工作活力,推动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赢得了群众点赞。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勇于创新、追求精品”已成为人大工作者的习惯和品质,感受到了人大工作关注民生的永恒旋律,感受到了以民为本、与民同心、为民尽责。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退休年龄,人大机关也成了我职业的归宿。在人大工作的这段岁月,我经历了不同岗位的历练,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也把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烙印在人大工作的岗位。那些难忘的瞬间,已成为我人生中永恒的记忆。祝福人大,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谱写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恢宏篇章,再创新的辉煌!




(作者:宁国伟,颍东区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