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征文选登

旭日始旦映辉来

发表时间:2024-09-13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也是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45周年。沿着时光回溯,历史的光影记录着近半个世纪来宿松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县委领导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助力地方法治建设,推动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同频共振、相伴而行的辉煌历程。今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对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作出新的部署、提出更高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好发挥根本政治制度优势,助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各级人大和每个人大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

  在追寻历史脚步中坚定根本政治制度自信

  从陕甘宁边区的“豆选”,到北京人民大会堂的“电子表决”,从“窑洞对话”到“虹桥考察”,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走过了7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纵深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创造性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引领人大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宿松县人大常委会自1981年3月设立以来,牢记初心担使命,薪火相传守忠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党领导全县人民快速发展经济和维护社会长期稳定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作为这段辉煌历史的经历者、见证者和参与者,我与所有在这条战线上工作过的同志一样,感触很深、受益良多。我深切地体会到,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作为人大事业的“接棒人”,只要始终坚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不动摇,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要求,保证党的领导全面、系统、整体地落实到人大工作之中,按照地方党委决策部署创造性抓好落实,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异成绩。

  在深化地方人大履职实践中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

  2020年1月,宿松县第十六届人大第四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县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履职5年来,我们团结带领全体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和人大干部,继承和发扬历届人大形成的宝贵经验和优良传统,坚持在探索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充分发挥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为现代化美好宿松建设贡献了人大智慧和力量。

  把准监督工作定位,在服务全县发展大局上展现作为。紧扣“抓重点、求实效、促发展”工作主线,聚焦产业发展、“双招双引”、营商环境、乡村振兴等全县中心工作扎实开展正确、有效、依法监督,领衔推进天然气综合利用、城乡供水一体化、宿松公用码头等重点项目落地落实,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主动呼应人民群众重大关切,围绕教育、就业、养老、医疗卫生、生态环保等领域,强化持续跟踪监督,切实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监督工作以服务发展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目标,通过强化听审报告、专题询问、评议、满意度测评等多种监督方式的集成运用,建立经济工作“月报告、季检查、年度审查”过程监督机制,改进视察调研方式,完善会议审议机制,强化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审议意见闭环管理,人大监督权威性、实效性不断增强。

  积极拓宽民主渠道,在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上主动破题。深刻把握“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和“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要求,持续深化拓展基层民主实践。出台了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实施办法,以县级为示范,狠抓民意征集,严格程序规范,构建“季度督查、半年报告、年底评议”全链条监督闭环,于2023年在全市率先实现县乡(镇)两级票决制全覆盖。票决制的有效实施,推动了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一批重点民生项目加快建成达效,市人大在我县召开现场会,推介宿松经验,引发良好社会反响,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鲜活的实践经验。全面铺开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点建设,3个市级实践点、23个县级实践点规范建成,发展了群众“家门口”的民主政治。各乡镇人大自觉把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贯穿履职全过程,华亭镇七届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集镇历史遗留宅基地问题化解方案,让重大决策充分体现民意;高岭、河塌、陈汉等乡镇人大通过线下“座谈会”、线上“议事群”等形式,构建了“群众常来、代表常在、实事常办”的民主协商新常态。

  坚持服务管理并重,在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上做实文章。首次开展“届中+届末”市、县人大代表向原选举单位(原选区选民)集中述职评议活动,通过综合督办方式推动述职走访征集意见全部办结,将评议结果作为代表参加相关评选和换届继续提名依据,代表履职意识明显增强、与群众的联系更加密切。建立常委会领导联系驻县市代表小组、分片联系基层人大机制,推动省、市、县、乡四级人大代表实现编组全覆盖,“立足基层、贴近群众、覆盖城乡”的代表履职网格体系逐步健全。扎实开展代表履职“五个一”活动,全县各级代表每月反映1条意见建议,推动做大做强茶产业、水利基础设施改造等一批建议转化为促发展、暖民心的务实举措。制定县人大代表优秀议案建议评选奖励办法,推行不见面不答复、不调研不答复、不满意不答复“三不”办理机制,实行党委、人大、政府领导领衔督办、工作机构过程督办和重点承办单位专题报告等综合督办方式,落实答复会商审查和“满意度”回访举措,近年来的建议“落实率”、代表“满意率”显著提升。

  持续推进固本强基,在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上聚力用劲。始终牢记“打铁还需自身硬”,扎实推进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的常委会及机关各方面建设。出台县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自身建设的决定、组成人员履职管理办法、常委会班子成员联系不驻会委员制度,有效保障和规范组成人员依法正确履职行权。制定《宿松县人大培训规划(2022-2026年)》,统筹开展专题辅导、集中轮训等活动。规范常委会工作机构设置及运行,明确5名驻会委员联系有关工委,选任一批工委委员、街道人大工委委员,支持县人大工作研究会发挥作用,人大组织保障得到加强。制定完善39项履职规范和工作制度,强化制度执行,切实提升了常委会及机关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重视基层人大工作和建设,推动设立2个街道人大工委,指导乡镇(街道)人大职权行使、代表活动、阵地建设,激活了人大工作“神经末梢”。

  在顺应改革大势中把握工作规律提高工作质效

  实践启示我们,新时期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主动将地方人大工作融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深刻把握人大工作特点和规律,正确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监督与支持、依法履职与发扬民主“三个关系”,推进人大工作不断迸发新活力。

  一是把握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人大职责是法定的,但履职方式是与时俱进的,必须坚持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以守正为创新凝心铸魂,以创新为守正注入活力,做到守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之正,创工作思路、工作内容、工作机制、工作方法之新。以人事任免权实践为例,我们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人大依法任免相统一这一首要前提,严格按照宪法法律要求履行任免程序,探索任后监督的有效形式,制定出台了常委会任命人员述职评议办法,细化述职评议程序,将评议结果报县委并抄送相关干部人事监督管理机关,收到了较好效果,人大任后监督实效明显增强。             

  二是把握好监督与支持的关系。人大和“一府一委两院”虽然职责分工不同,但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目标是一致的。正确处理好监督与支持的关系,关键是要把支持工作、推动发展的目的贯穿于监督全过程,既要挺直腰杆敢于监督,把握好监督的力度和角度;也要结合实际善于监督,强化效果导向,帮助解决问题、助力发展。如在省级毗邻示范区建设中,我们与县委、县政府沟通后主动领题,选准农产品集散中心建设、城乡生活垃圾治理等“小切口”,开展深入调研,为推进省级毗邻示范区共建共治共享提供了“人大思路”,也获得了省市有关领导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

  三是把握好依法履职与发扬民主的关系。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职行权,必须依照法定职责、限于法定范围、遵守法定程序,必须以发扬民主为前提,才具有合法性、正当性和权威性。反映到工作中,要坚持将依法履职贯穿于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发挥好民主主渠道作用,充分保障人民有效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如在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过程中,我们建立人大、政府双向征集候选项目机制,组织代表依法票决、深度参与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监督和评议,最大限度吸纳民意、汇集民智,让票决制牢牢根植在坚实民意基础之上,有效保障这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回望宿松县人大及其常委会走过的光辉历程,生动地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神圣原则,有力地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落实到全县人民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在未来的时间轴上,我们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与全县人民并肩同行,踏着时代节拍,保持奋进姿态,携手谱写现代化美好宿松建设新篇章。

 


(作者:石承抚,宿松县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