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合肥>内容详情

合肥市人大依法呵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来源:信息处  编发:信息处   发布日期:2022-12-01  
【字号:

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合肥人大常委会突出抓好长江生态环境修复,全面推进长江保护法有效实施。从执法检查情况看,全市依法治湖治河护江成效显著,水变清了,岸变绿了,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建言献策,助力守护一江碧水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2年工作要点安排,市人大常委会认真组织开展长江保护法执法检查,成立了以常委会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为副组长,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生态环境领域专家等为成员的执法检查组。本次执法检查围绕环巢湖5个县(市)区开展,听取了市发改委、生态环境局、水务局等15个部门有关情况的汇报。  

检查组指出,要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能力,同时加强对城乡居民绿色消费的宣传教育,提倡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营造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复绿还清,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长江保护法颁布实施一年多来,合肥市认真贯彻实施长江保护法相关要求,扎实推进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河湖岸线国土空间用途得到有效管控。围绕“一湖两带八区”流域生态修复单元,重点实施修山育林、治河清源、休渔养湖等措施,提升流域生态系统原真性、稳定性。建立98个生态环境单元分区管控体系,实施分区、分类用途管制,对不符合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要求的不办理规划许可。以涉及废弃危险化学品等高风险企业为重点,重点检查企业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隐患等情况,夯实企业环境安全主体责任。

二是长江流域水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完成董大水库生态安全评估方案编制,对饮用水水源地实行分级管理,建立各级饮用水水源地名录。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排查、巡查,实时监测饮用水水源的水环境质量,并运用水质自动监测站的预警信息开展水质复核。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全面开展土壤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和土壤、地下水自行监测。组织开展生活垃圾处置场、重点企业等地下水重点污染源及周边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估。      

三是入江、湖、河水污染得到有效防治。持续打好碧水保卫战,建立水质三级预警机制,实现巢湖入湖重要支流水质监测全覆盖。持续开展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水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开展巢湖流域乡、镇政府驻地污水治理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专项整治,对入河排污口实施分类整治和规范化管理。2021年全市国考断面优良率达85%,全面消除了劣Ⅴ类河流和城市黑臭水体,巢湖水质为Ⅳ类。

四是河湖岸线生态功能得到有效修复。全面完成总面积达100平方公里的环湖十大湿地建设,修复恢复湿地43.3平方公里,巢湖湿地资源植物数量达562种,鸟类资源303种,环湖湿地生态功能得到有效提升。持续开展“绿盾”专项行动和强化巢湖禁捕执法,形成从源头捕捞到末端销售执法监管全链条,严厉查处各类破坏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行为。      

和谐共振,奏响新时代“长江之歌”

在入江水质管理方面,以巢湖排入长江水质达三类标准倒排责任,细化任务。按照治江先治湖、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治岸的思路,全面加强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管理,督促企业履行主体责任。持续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推广有机肥使用。科学制定河道治理方案,加快排口截流设施、排水大户等对水质影响突出问题整治。      

在生态环境修复方面,加快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加强对巢湖重点入湖河流水域岸线保护与修复,推进巢湖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改善和提升水生态环境。加强水土保持,加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的治理力度。加强资源保护,加大对国家公益林保护力度,落实补偿制度。      

同时,合肥市加快推进巢湖主要干流跨镇断面及重要支流入河口自动在线监测点建设和环境执法辅助系统建设,运用卫星遥感和无人机等先进技术手段,持续提升信息化监管水平。      

 

 

您是本站第15108429位访客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05005511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379号
总值班室电话:0551-63608230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中山路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