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黄山>内容详情

休宁县人大:发挥代表作用 助推乡村振兴

来源:休宁县人大  编发:信息处   发布日期:2024-06-24  
【字号:

休宁县人大代表涵盖了全国、省、市、县、乡五级代表,其中,全国和省人大代表都是乡村振兴村级领头人,市县乡人大代表农村代表80%县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引领作用,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工作效能,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人大智慧和力量。

引导代表发展农业产业,为乡村振兴助力一是助力发展壮大茶产业。休宁县20万亩茶园20万茶农,茶产业是支柱性产业之一。县人大常委会积极帮助争取乡村振兴扶持资金,引导茶产区的人大代表与所在村联合,流转茶园,创60多家茶叶加工企业,壮大乡村产业。同时,为加工企业牵线搭桥,与人大代表为法人的松萝、新安源、友辰、碧云4家省级龙头茶产业企业合作,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供销产业链,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发展了集体经济,而且壮大了茶产业,为乡村振兴增添了后劲。二是助力发展电商产业。利用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广泛等优势,鼓励和引导人大代表发展电商产业,为农村土特产销售提供平台。目前,50多名人大代表创办了电商平台,年销售3000多万元,特别是市人大代表程彩玲创办彩玲山电商平台,每年义务为村民代销农特产200余万元,为带动农村产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三是助力发展特色产业。由省人大代表汪玉顺带动,试点开代表助力信用建设行动,通过金融部门授信,获得发展资金,创办家庭农场,发挥特色产业。在省人大代表的引领下,300多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银行授信和资金,实现菊花种植、山泉流水养鱼等产业上规模上台阶,创建2处农旅融合基地,,全县形成五城茶流口苞芦蓝田毛豆榆村粉等乡土特色品牌一村一示范村。

引导代表参与乡村治理,为和美乡村出力聚民意、惠民行动中带头提建议。组织开展聚民意、惠民为主题关注民生提建议,五级代表在行活动,引导代表走基层、进机关、进企业、进村民,收集群众关于乡村振兴和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去年以来收集建8193件,办6786件,帮助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二是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带头推一献四引导各级人大代表带头推献计策,捐钱、捐地、捐工、捐一献四活动,有效协调好村民的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使乡村建设既和谐又美丽,并在全县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三是在村民自治中带头推一约四引导人大代表采取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方式,围家庭和睦重孝顺,红白喜事不铺等移风易俗中的重点内容,对铺张浪费、虚荣攀比、不孝父母、赌博吸毒等一些不良风气提出意见建议,把村规民约精神融合到乡村治理中,让村规民约在推进移风易俗中发挥切实作用。通过人大代表带头推一约四,全县大部分村的红白喜事由村理事会操办,避免了大操大办黄赌现象基本杜绝,促进了乡村文明。四是在平安建设中带头推特色服引导人大代表发挥特长,开特色服,为乡村平安发展创造条件。县人大代表彭清清领衔创办石榴籽家,维护在休宁的少数民族妇女的权益,为她们的家庭发展、个人创业提供平台。市人大代表张志健,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多、安全存在隐患的情况,在所在村承办行益课,为留守儿童提供节假日和课余时间的关爱服务。

引导代表守护绿水青山,为生态宜居添彩一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走在前。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开人大代表带头,守护新安源活动,鼓励农村代表从我做起,率先进行整治,带着群众干、做给群众看,为村民做示范。同时,积极参加自愿服务活动,围绕村庄环境卫生、村容村貌等方面,开(微改造提升、微景区培育、微创意运营、微循环发展、微奉献治理)行动,帮助整治提升,进行日常保洁,维护人居环境干净整洁、江河流域水清岸绿,确一江清水出新生态美超服务想在前。生态美超是休宁县为保护新安江源头生态采取的一个务实举措,县人大常委会积极发动人大代表参与服务,宣传和引导村民垃圾不落地,65个村人大代表主动参生态美超服务,采取轮值方式,帮助村民用垃圾兑换生活用品,使不打烊,为实现垃圾整变末端清理为源头减量、变被动保护为主动参与、变利益驱动为自觉行目标,打造优美环境,做实民生福祉,全面提升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水平贡献代表力量。三是生态价值转化干在前。全国人大代表李发权牵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乡村振兴强村公司,整合村级集体自有经营性资产及自有资金,利用新安江源头第一村的生态条件开发香榧种植、泉水鱼养殖、茶叶加工、乡村旅游等乡村振兴项目,推动乡村资源向资金、资产、资本转化,把农户的茶叶鲜叶由几元每斤提升150元左右每斤,实现了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生活品质有效转化。目前全县成立强村公130家,村集体经营性收入7848万元,为山区乡村振兴探索出了一条有效路径。休宁县人大  金志诚

 

 

您是本站第16225750位访客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 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05005511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1379号
总值班室电话:0551-63608230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中山路1号